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武昌旅游

返回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红楼)

发表时间:2021-02-25 10:46:50 点击次数:622次

【摘要】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是依托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即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而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阅马场,西邻黄鹤楼,北倚蛇山,南面首义广场。旧址占地面积1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0000平方米。因旧址红墙红瓦,武汉人称之为红楼。

  红楼原为清朝政府设立的湖北咨议局局址,于1910年(清宣统二年)建成。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帜下集结起来的湖北革命党人,蓄势既久,为天下先,勇敢地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并一举光复武昌。次日在此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推举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随即,辛亥革命领袖之一黄兴赶赴武昌,出任革命军战时总司令,领导了英勇悲壮的抗击南下清军的阳夏保卫战。武昌义声赢得全国响应,260余年的清朝统治顿时瓦解,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随之终结。武昌因此被誉为“首义之区”,红楼则被尊崇为“民国之门”。

  红楼于1961年以“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的名义经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10月,依托红楼建立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由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题写馆名。经过2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这里已然并正在向辛亥革命的纪念中心及其史迹文物资料的保护收藏中心、陈列展览中心和科学研究中心的目标迈进,并已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馆内现有两个主题性的基本陈列:一是《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一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前者以旧址主楼为载体,复原和再现了都督府成立初期的场景与风貌;后者布置于旧址西配楼,以近400件展品,包括文物真迹、历史图片、美术作品以及图表、模型和场景等,全景式地展现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恢弘壮阔的历史。

  辛亥革命博物馆,湖北武汉辛亥首义文化的标志性景观,正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场景恢弘而又陈设典雅的展览,迎接您的到来!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武珞路1号

联系电话

(80)027-88875306

传    真

(80)027-88875306

邮政编码

430060

网    址


E-mail


  辛亥革命博物馆是依托武昌起义军政府(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而建立的专题性博物馆。占地面积18693㎡,其中用于展览的面积为3500㎡。建馆20多年,因为场馆建设、环境改造以及旧址维修等原因,陈列场馆有所改变,但始终保留《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和《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两个基本陈列。

  《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现布置于都督府旧址一二层,通过实物、历史照片,真实再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权诞生地的历史风貌。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布置于旧址院内西配楼,以近400件展品,全景式地再现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恢弘壮阔的历史。

  《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是辛亥革命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之一,以鄂军都督府旧址主楼为载体,复原了鄂军都督府初创之际的机构和格局,面积达2500㎡。

  鄂军都督府旧址原为清湖北咨议局局址,1909年,为配合清政府“预备仿行立宪”的步调,湖北当局在武昌阅马厂动工兴建湖北咨议局,以为议员办公之地,并同时在主楼后修建议员公所,                          

  咨议局

       以做议员起居休息之用。1910年竣工。咨议局平面布局为“山”形,砖木结构,两层楼房,是一幢典型的西方议会大厦式建筑,充分体现了建筑形式和实际功用的统一。

  不过,湖北咨议局的议员们在这座西式的建筑里办公不到一年时间。1911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指引下,湖北地区的革命党人敢为天下先,发动了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随即在咨议局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前清的咨议局蝶变为革命党人的反清司令部。                         

  都督府走廊

  

  1911年10月11日,起义的革命党士兵占据了咨议局,为壮大革命声势,在会议厅推举了原湖北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的统领黎元洪出任军政府都督。黎元洪起初拒不合作,革命党人就将他软禁在都督府二楼东端的房子里。几天后,黎元洪转变了立场,同时为表明决心,还剪掉了象征臣服清王朝的长辫子。

  这个新生的革命政权,一经建立,就显示了它全新的面貌。在这里,革命政权发出了第一份政府公报,向天下昭告革命主张,并号召推翻清政府;在这里,宋教仁主持起草了《鄂州约法》,约法里第一次明确提出“人民一律平等”。这份约法也成为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临时约法》的蓝本;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前,鄂军都督府作为一个与清政府分庭抗礼的革命政权,取得了争取列强中立的外交胜利,并领导了保卫武昌革命政权的汉口、汉阳保卫战。

  义旗一举,四方风动。以武昌起义为开端的辛亥革命,打开了“民国之门”,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皇权专制政治。

  1912年,孙中山在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后,首先来到“首义之区”的武汉,凭吊战场,安抚流离,访问鄂军都督府,并在红楼后花园与都督府军政人员合影,表达了对武汉军民的深厚感情。 

  《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按原貌复原了鄂军都督府初期的各个机构,以及会议和接待场所。透过陈列的实物,我们可以了解都督府辉煌的历史。

  

  一二层格局图  

  都督府会议厅  布局典雅庄重,原为咨议局议场,革命党人入驻后,即为都督府会议厅。1912年4月,孙中山访鄂期间,曾在此发表演讲。主席台正中布置的十八星旗,寓意为全体汉族同胞团结起来,以“铁血精神”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十八星旗后定为中华民国陆军军旗。               

  都督府会议厅                        会议厅标语  

  黎都督起居室  布置于旧址二楼东端,正对侍卫官室。黎元洪原为清湖北新军第21混成协统领,武昌起义后被推举为大都督,黎元洪不愿就职,革命党人即将其安置于该室,由侍卫官照顾其日常生活起居。                         

  黎都督起居室场景   

  

  侍卫官室  正对黎都督起居室。侍卫官的主要职责是负责都督的安全保卫及饮食起居。                          

  侍卫官室  

  顾问官室  顾问官由都督聘任,其职责是备都督咨询并自行建议,赞襄军政。一批革命党人和前清咨议局议员曾被聘为都督府顾问官。

  秘书官室  秘书官是都督的重要办事人员,由都督自行任用。其职责是分理都督府文书,保管文书关防。都督府的主要文件、公告、照会等均由秘书官起草。革命党人宋教仁曾在此起草了著名的《鄂州临时约法》。                          

  《鄂州临时约法》照

  

  收掌员室  收掌员掌理都督府文书收发工作。

  军事会议室  是都督府召开军事会议的专门场所,许多重大军事决策在此形成。阳夏保卫战中,黄兴曾在此召开过军事会议。

  参谋部  是鄂军都督府最初设置的四部之—。其职责为辅佐都督,制定作战计划。都督府草创之际,军民大政,参谋部主持最多。

  各部稽查长室  各部稽查长由起义人员公推,都督委用。其职责是稽查各部及各行政机关,稽查各军队,参与重要会议和人事安排,处理特殊事务。革命党人蔡济民曾出任此职。

  总监察长室  总监察长在开始组织起义机关诸人中推选产生,其职责是监察鄂军都督府各部用人及行政事宜。资深革命党人刘公出任此职。

  民政部  是鄂军都督府最初设置的四部之一。其主要职责为负责地方行政事务。原湖北咨议局议长汤化龙曾出任民政部改称政事部时的部长。

  军令部  是鄂军都督府最初设置的四部之一。其主要职责为秉承都督命令,发布军令,调遣军队。旧军官杜锡钧曾出任军令部长。              

  

  军务部  是鄂军都督府最初设置的四部之一。主要负责军务行政、军队后勤工作。革命党人孙武、蒋翊武、张振武曾分任军务部正、副部长。                      传达员室  传达员负责都督府来访者的安排接待事务。

  外交部  是1911年10月25日后鄂军都督府所设置的九部(依次为军令、参谋、军务、内务、外交、理财、交通、司法、编制)之一。主掌外交行政事宜。革命党人胡瑛曾任部长。此时的鄂军都督府,开始在军事、外交等方面行使中央军政府的职权。该部的成立是鄂军都督府开始代行中央军政府职权的标志之一。

  都督会客室  是黎都督会客的专用场所。1912年4月孙中山先生访鄂期间,曾以此为会客室,接见湖北军政界人士和其他各界代表。

  都督会议室  有别于一楼的会议厅和二楼的军事会议室,规模居中,主要用作都督主持召开的各种军政会议的场所。黎都督有时也在此接见来访者。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是本馆的基本陈列之一。布置于本馆院内西配楼。展览以近400件展品,包括文物真迹、历史图片、美术作品以及图表、模型和场景等,全景式地展现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历史。 

  展览内容上分七个部分,形式上又分九个展区(包括序厅)。内容上环环相连,有历史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形式上又各自相对独立,以别具的特色营造整体的美感。

  序厅

       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初年席卷古老中华的一场伟大的民主革命。

  

  公元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日),孙中山先生领导下的湖北地区的革命党人,蓄势既久,为天下倡,果敢地打响了推翻清王朝的枪声,并一举占领武昌。义声所播,全国响应,清朝统治迅速瓦解,中华民国随之诞生。武昌起义成为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千年演进,世纪递嬗。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烈们推翻帝制、创建共和的伟业,将永垂青史!

  

  本部分形式上是一个半圆。弧线是一幅巨型电脑合成画面,领导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人物群像与人民英雄纪念碑“武昌起义”浮雕上实下虚组合在一起,正中是凸现的孙中山先生青铜浮雕头像,画面下方是一行提示观众铭记的立体字;1911年10月10日。序厅里的“前言”阐明了展览的主题;径线上的18星旗则烘托出热烈的气氛。 

  第一部分: 清朝末年的湖北武汉

       湖北武汉地处中原中枢,控扼长江腹地,是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较深入的地区之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湖北武汉成为列强竞相争夺的重点地区。“欧风美雨”的冲击和刺激,即使湖北武汉社会矛盾激化、人民苦不堪言,也使这里成为较早得风气之先并开始近代化进程的地区之一。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湖北武汉推行的“新政”,即一度处于执全国牛耳的地位。清朝末年的湖北武汉,为中国的变局准备着条件。

  

  本部分以对比的形式展示了武昌起义爆发的广阔的社会背景:一方面是列强的侵略,一方面是中国社会的变局,表现了在“欧风美雨”的冲击下中国社会的回应。 

  第二部分:反清革命的孕育

       清末湖北的反清革命发轫于1900年的自立军之役。  1904年,湖北革命志士创立了自己的第一个革命团体——科学补习所。1905年孙中山先生创建中国同盟会后,湖北革命力量进一步集聚,革命组织薪火相传。到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演变形成文学社和共进会两大革命团体。湖北革命志士长期艰苦卓绝的工作,尤其是在新军士兵中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为武昌起义的爆发组织和集聚起雄厚的革命力量。

       本部分以反清革命团体的发生、发展、聚合为线索,着力表现了革命党人的牺牲精神和艰苦卓绝地运动新军的活动。

                                             第三部分:武昌起义  

  1911年夏秋保路风潮的兴起,极大地鼓舞了湖北革命党人举行起义的信心。在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推动下,9月下旬,文学社与共进会组成统一的起义领导机构,并制订起义的总行动计划。起义前夕,分设于汉口、武昌的领导机关相继遭到破坏,总指挥蒋翊武出走,参谋长孙武负伤,彭、刘、杨三烈士遇害,起义面临流产的危险。在此紧急关头,革命党人当机立断,果敢地发动了武装起义。 

  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8营率先发难,迅速夺取楚望台军械库,各营随即奋起响应,血战通宵,攻克湖广总督署,并占领武昌全城。起义军旗——十八星旗插上了黄鹤楼头,辛亥革命在武昌首义成功。

  

  这是展览的主体部分,分两个展区,先用一个小展区介绍起义的过程,接着用一个大展区以背景油画、雕塑组合成武昌起义的大场景;观众步入场景区,仿佛与起义士兵—起经受战火的洗礼,并能感受他们敢为天下先的豪气和分享他们首义成功的喜悦。

  

  

  第四部分:鄂军都督府的建立

  

  

  

  武昌起义胜利后,湖北革命党人和起义官兵立即着手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原清军第21混成协统领黎元洪被推为都督。1911年10月11日鄂军都督府宣告成立。在革命党人的实际主持下,都督府发布了一系列革命文告,并颁布了一系列具有进步意义的政策措施,为巩固和扩大胜利成果做了大量工作。与此同时,汉阳、汉口为起义军占领,其他各州县也相继光复,武昌起义迅速取得全省范围的胜利,推动了全国性辛亥革命高潮的到来。 

  

  该展区天棚悬挂的圆弧状的蓝色织物如起伏的波浪,象征着革命高潮已经到来;仿鄂军都督府旧址红楼外墙作的展墙上,排列着当年的领导人;布置于该展区的电脑触屏和阅览台,则可以增强观众对展览内容的兴趣和了解。

  

  

  第五部分:阳夏保卫战 

  

  武昌首义一举成功,引起清王朝极度恐慌,立即调遣水陆重兵围剿。鄂军都督府为捍卫新生革命政权,积极扩军迎敌。自1911年10月18日至11月27日革命军在汉口(古称夏口)、汉阳对清军展开了殊死的抗击,史称“阳夏之役”,它是辛亥革命期间爆发的一场最大规模的激战。阳夏保卫战以汉口、汉阳相继失守而告终,但革命军以万余将士之躯,血战坚守40余天,既显示了首义军民的英勇精神,也为各省响应武昌起义赢得了时间。 

  

  这里的展墙是倾斜的,给人以压抑和失重感,表现了阳夏战役的悲壮和惨烈;副线上的“都督拜将”是展区的亮点,栩栩如生的黄兴蜡像正向你挥手致意,那是刚刚受任战时总司令的黄兴从拜将台上走来。

   第六部分:各省响应  民国肇建

  

  武昌起义点燃了中华大地上的反清怒火,革命烈焰迅速席卷全国。短短两个月内,即有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贵州、浙江、江苏、广西、安徽、广东、福建、四川和上海等地相继宣告独立,响应武昌起义,清王朝统治随之土崩瓦解。  1911年12月29日十七省代表在南京选举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 2月12日清帝退位。自此,统治中国二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宣告。华夏神州,换了人间。  

  这里的展墙是波浪式的,象征革命浪潮席卷全国;中华民国的五色国旗悬挂天棚,清朝的黄龙旗破损滑落,寓意是民国建立了,皇权自此终结。

   第七部分:纪念武昌起义 

  首义的枪声已经渺远,辛亥革命带给古老中国的变化却是巨大的。时至今日其影响依旧可见。民元以来,人们就以各种方式纪念武昌起义,纪念这个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事件。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丰碑不朽! 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烈们伟业永垂!

  

  该展区明亮、辉煌。辛亥革命纪念设施的彩照,反映了这场革命在人们心中的位置;汹涌的波涛上浮现的孙中山像和他的名言,则让你感悟和感慨: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创建共和的伟业,是顺应中国社会发展和世界进步潮流的,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烈们,将世世代代为人们所纪念。 

  免费参观须知 

  

  1. 免费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每天9:00—17:00,16:00起停止入馆。

  2. 每天限定入馆观众为500人次以内,每半小时限定入馆35人次。

  3. 零散观众在正门发票处排队登记领票参观;团体观众须提前一天以上预约(预约电话:027-88875305,预约参观日期为周二至周五),参观日在正门发票处排队领票参观。参观门票当日有效。

  4. 免费开放范围为博物馆院内主楼一楼、东西配楼一楼布置的陈列展览。

  5. 本馆服务性项目按相关规定收取费用。导游讲解,每场限20人以内,30分钟,收费20元;工艺品、纪念品销售,明码标价;引进临时展览,票价另定。

  6. 参观者所携带的包裹和大件物品在入口处免费寄存。

  7. 未成年人、高龄人士以及行动不便者,有人陪护方可入馆参观。

  8. 衣冠不整者、精神病患者、醉酒者、携带宠物者、携带易燃易爆和管制物品者,禁止入馆。

  9. 院内、展室内禁止吸烟、大声喧哗、跑步跳跃、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展室内禁止闪光灯拍照。

  10. 院内不设停车场,停车在院外公共停车场。

  401、402、413旅游线路;①、④路电车,61、411、503、519、544、556、561、587、590、608、703、715、718、728等33条公交线,阅马场站下车即到。因为城市公交线路偶有变化,参观本馆上车前敬请关注路牌。